close
沒搞錯吧... 這人山人海的景象竟然出現在公園中?
最近扮演我"通勤殺時間專用書"角色的 Green Metropolis 中
對於住在大城市和郊區中的"典型居民"生活型態有著相當讓人意外的觀察...
我們或許都認為會選擇居住在郊區 (suburban) 的人通常是比較喜歡大自然、也花費較多時間在戶外活動上的陽光男
而會選擇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則多半是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寧可在家中打NBA 2K11也不願在週末午後和朋友來場鬥牛的宅男
但根據作者 David Owen 在書中引用之統計數據指出、事實似乎和我們的刻板印象完全相反...
至少在紐約、或者更精確的說、在曼哈頓這個小島上、
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或許是因為居住空間實在太過狹小、讓Manhattanites只要一有機會就迫不及待地往室外衝
儘管知道那些兵家必爭的開放綠地肯定會有直逼超級市場冷藏櫃中生鮮食材的密度
早就被那有著百年歷史的古董級地鐵系統訓練的比美國其他城市居民更能忍受 "受迫性親密接觸" 的紐約客們
還是義無反顧地像是飛蛾撲火般直往人多的地方去
因為在人口密度超高、資訊又過度流通的曼哈頓島上生活的我們都因為日常的訓練而體會到一個真理...
沒人的地方肯定有詭(鬼?)
根據最近個人覺得實在不太可靠的氣象預報、
紐約今年母親節週末的天氣情況雖不完美、但至少還能看到陽光
對於過去一週天天瘋狂加班、走出辦公室早就已經夜幕低垂的我和小璇來說已經可說是天賜恩典了
加上前一個週末剛造訪過High Line的朋友帶回"綠意盎然"的回報、
終於熬過可怕寒冬的我們的確很需要更多春光明媚的景象來幫助我們淡忘去年底那一度癱瘓紐約的暴風雪
(不過我們還是不畏風雪地殺去Brooklyn、只為了享用 Peter Luger 的美味牛排)
因此那用腳趾頭想都知道肯定是人山人海的 High Line 就成了我們週六郊遊踏青行程的首站
從發想到實現的過程就值得開堂課花一個學期、甚至更長的時間來推敲研究、
(事實上在我仍於哥大就讀時、敝學院還真的開了這麼一堂課)
由廢棄高架鐵道改建而成、2009年夏天啟用至今極少聽到負面評價的空中公園 High Line
是在過去幾年推動紐約下西城區房地產短時間內翻漲數倍、
從龍蛇雜處的後巷搖身一變成為曼哈頓最熱門的住宅、購物、和clubbing混合區
如果從公園的傳統認知和其所應該扮演之角色的角度來看 High Line
它充其量只能說是個閹割版的Bryant Park、或是個加強版的典型紐約人行道罷了
曾經來過紐約的朋友應該都對走在紐約街頭時、只要停下來拍張照就會覺得自己阻斷原本順暢的人流之經驗不覺陌生
沒錯...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大多數到訪遊客都只是不斷行走、鮮少原地逗留的 High Line 上
雖說是個貨真價實的公園、
但要是只從在其中遊逛的人群行為模式來試圖反向推斷其空間機能、
比起通常帶給人悠閒愜意感受的開放綠地、恐怕更容易被誤判成過了營業時間的第五大道...
摩肩接踵的逛街人潮在不停下腳步的狀態下持續進行 window shopping 的行為、
臨時決定在才剛完成為期數月的改建工程、終於重新營業的 Christian Dior 旗艦店前停留拍張到此一遊照
緊跟在身後、視線也停留在身旁櫥窗中的陌生行人就這樣和你迎面撞個滿懷...
就像曼哈頓島上的其他幾個深受 Manhattanites 愛戴的公共空間一般
High Line 上爭奇鬥艷的 俄羅斯鼠尾草 (Russian sage)、其命運就和 Bryant Park 中丰姿綽約的 倫敦梧桐 (London plane) 相去不遠
都是明明有著足以挑戰主角地位的美貌和演技、卻因為時不我與而只能扮演發揮空間並不大的二號配角...
因為在這個小島上的公園中最受歡迎的活動、
不是biking、不是sunbathing、也不是 jogging、更不是 doing-nothing...
而是 people-watching
因此也不難理解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培養出此特定興趣嗜好的人
為何會一有機會就只想往室外衝、而且還專挑人山人海的地方去...
這是住在曼哈頓的宿命、也可說是想要扮演好 Manhattanite 此一角色所造成的職業傷害、
讓你想要宅在家都難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